古诗文网 下载APP
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
出自唐代惠能的《菩提偈

译文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没有明镜台。

注释树:这里指菩提树,意译为“觉树”或“道树”,相传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此树下证得菩提,觉悟成道,故称此树为菩提树。明镜:据《资持记》下二之三:“坐禅之处,多悬明镜,以助心行。”通常用以比喻佛与众生感应的中介。台:指安置明镜的地方,可以借代为客观存在。

赏析此句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,指世上本来就是空的,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,心本来就是空的话,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,任何事物从心而过,不留痕迹。

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

原文

惠能菩提偈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佛性常清净,何处有尘埃!

身是菩提树,心为明镜台。
明镜本清净,何处染尘埃!

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
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!

菩提只向心觅,何劳向外求玄?
听说依此修行,西方只在目前!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没有明镜台。
佛性就是一直清澈干净,哪里会有什么尘埃?

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,众生的心灵就像一座明亮的台镜。
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,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?

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没有明镜台。

阅读全文 ∨

赏析

  第一首偈,见于敦煌写本《坛经》。关于这首诗的来历,《坛经》第四节至第八节,有明白的记载:五祖弘忍“一日唤门人尽来”,要大家“各作一偈”。并说“若悟大意者”,即“付汝衣法,禀为六代”。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有尘埃。”弘忍知道后,“遂唤神

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,《坛经》第四节至第八节,有明白的记载:五祖弘忍“一日唤门人尽来”,要大家“各作一偈”。惠能的偈语,即针对神秀的《无相偈》而发。据《坛经》所载,惠能本不识字,他先“请人一读”神秀的偈语,然后作此歌偈,“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”。

简析

  《菩提偈》是一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。前二首偈体现出慧能“顿悟说”的思想,从“迷”到“悟”,仅在一念之间,其旨在说明“明镜”的清净,也即“自性”的清净,这是佛教徒坚信能到达理想境界人人所共有的主观条件;第三首偈表明了顿悟之依据、解脱之直道;第四首偈着重讲修行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