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文网 下载APP
推荐 诗文 名句 作者 古籍

慈乌复慈乌,鸟中之曾参。

出自唐代白居易的《慈乌夜啼

慈乌失其母,哑哑吐哀音。
昼夜不飞去,经年守故林。
夜夜夜半啼,闻者为沾襟。
声中如告诉,未尽反哺心。
百鸟岂无母,尔独哀怨深。
应是母慈重,使尔悲不任。
昔有吴起者,母殁丧不临。
嗟哉斯徒辈,其心不如禽。
慈乌复慈乌,鸟中之曾参。
古文岛 APP客户端 立即打开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,哀伤的一直哑哑啼哭。
早晚守着旧树林,整年都不肯飞离。
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,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。
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。
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,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?

阅读全文 ∨

创作背景

  该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(811)。时诗人母亲病逝,诗人为母丁忧退居下邦,诗人与母亲陈氏感情深厚,母亲去世让诗人悲痛万分,遂作该诗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马玮·白居易诗歌赏析[M]·北京: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,2017.06

简析

  《慈乌夜啼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该诗借鸟说事,以鸟喻人,告诫社会要以孝为先、以孝为大,表达了对亡母的思念之情,并用以赞叹母子的亲情和慈孝的美德。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慈乌失母后的动人场景,寄托“舐犊情难报,未尽反哺心”的无尽悔恨和哀伤;其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契合,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

白居易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《卖炭翁》《琵琶行》等。► 3080篇诗文 ► 1370条名句